一雙雙千瘡百孔的水鞋,一個個在腳上疊加的瘡疤,見證著鄧秀堅一次次的救災行動。
鄧秀堅是信宜市城東車站的一名普通職工,也是一名心、腎功能衰竭重癥患者,與病魔斗爭了20多年。她沒有放棄生存的希望和信心,二十幾年來,風雨不改,活躍在各種志愿服務中,獲得了2021年第二季度“廣東好人”的榮譽。
為了幫助更多人,她還簽訂了人體器官捐贈協議,她說:“我要通過志愿活動,讓自己快樂起來,讓身體好起來,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器官,才能捐獻給有需要的人?!?
沖鋒在救災一線
從小,鄧秀堅就跟著爺爺一起采山草藥,目睹爺爺悉心為貧困百姓免費治病,在她心中播下了助人為樂的種子。
20多年前,鄧秀堅患上了心、腎功能衰竭重癥,甚至收到了醫生下達的病危通知書。當時她與丈夫月收入僅有幾百元,微薄的收入無法負擔高達十幾萬元的醫藥費,她不得不放棄治療。
鄧秀堅沒有放棄生存的希望和信心。最困難的時候,公司老板給她送衣、送物、送學費……懷著感恩的心,她在做好工作和照顧家庭的同時,持之以恒地幫助有需要的人,通過助人來回報社會,從照顧特困戶、陪伴癌癥患者到外地醫院復診、照顧受傷人士,到給車站里求助的人捐錢、幫忙搬運,組織志愿者開展公益活動……
2016年5月,信宜發生洪災,鄧秀堅主動請纓積極參與救災募捐工作。為了受災群眾能夠早日住上新房,她聯合其他志愿服務隊開展義演籌款活動,將籌到的13萬多元善款直接送到受災群眾手中。寒潮、洪災到來時,她都第一時間深入災區、沖鋒在前,全力以赴。
她的身體狀況也逐漸好轉,了解她的人都喊她“堅強姐”,她索性把微信昵稱改成了堅強。她笑言:“因為堅強,因為參加志愿活動,我多活了20年?!?
兩個“第一”
多年參與社會公益服務,鄧秀堅創下了兩個特別的“第一”。
由于患病,鄧秀堅看到了很多人沒有腎臟可換而失去生命,萌生了把器官捐獻出去的想法,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。當了解到信宜有人體器官捐贈項目時,她毫不猶豫地簽訂了人體器官捐贈協議,成為信宜市第一批人體器官捐獻者。
她還是茂名市第一批應急救護員。她參加了紅十字會志愿團隊,服務對象中有很多先天性心臟病、小兒疝氣、腦卒中、白血病患者,需要逐家逐戶了解、慰問、回訪。腦卒中患者經常弄得滿床滿凳滿地都是排泄物,但她不嫌棄,認真地幫他們擦洗身子,換洗衣物。
鄧秀堅還帶著自己的孩子參加志愿活動,在她的感染下,丈夫、兒女也加入了志愿者行列,并簽訂了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》。
她說,還要讓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中,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,讓更多群眾享受志愿服務。
好人檔案
鄧秀堅,茂名市信宜市信用運輸發展公司職工。她患有心、腎功能衰竭重癥,與病魔斗爭了20多年。身處逆境的她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,參與扶貧濟困、應急救護、賑災救災、無償獻血和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務工作。她主動承擔志愿者團隊管理工作,帶領志愿者開展了1500多場志愿服務活動,累計幫扶6萬多人次。
鄧秀堅獲得了“全國紅十字志愿服務先進典型”“廣東省五星級志愿者”“茂名市志愿者先進個人”“茂名市最美志愿者”等稱號。
來源:文明廣東